黄金的“货币遗产”与现代金融系统的张力

53

作者:Eric Yang|FedMSB金融学院研究员

引言:被遗忘的王者,仍是金融秩序的底层协议

在现代金融秩序的语境中,黄金仿佛已悄然退位。它不计息、不便支付,也无法融入央行常规操作。但每当战争爆发、信用危机蔓延、主权货币面临信任拷问,黄金却总在关键时刻重返视野,成为金融体系最后的“锚点”。

黄金不是一种被动的回忆,也不是某种过时的“物理遗产”。相反,它长期作为全球货币体系的“制度记忆”,在去中心化浪潮和信用稀释时代,始终在发挥着结构性的、不可替代的制度功能。

本文尝试从历史、制度、金融技术演进与地缘货币竞争四个维度,重新定义黄金在当代金融体系中的位置。

一、黄金的制度根基:全球货币秩序的起点

黄金之所以成为“货币遗产”,源自其跨越文明周期的三重属性:价值恒定、稀缺自然、全球认同。

从古代金币、帝国金本位到20世纪布雷顿森林体系,黄金不仅是交易媒介与财富象征,更是全球金融结构的核心锚定物。特别是1944年布雷顿协定将黄金锚定美元,再以美元锚定世界,构成黄金—美元—全球信用的链式结构。

尽管1971年“尼克松冲击”终结了官方金本位制度,黄金依然被保留于各国央行储备结构中,其货币属性从未被制度彻底剥夺。

二、现代金融如何“边缘化”黄金?

随着法定货币体系全面取代贵金属本位,黄金在日常货币体系中退出舞台。

利率政策、货币供应管理与财政调控逐渐主导经济运行,支付系统由现金与支票向电子化、网络化演进;而资本市场中的主权债券、企业债、股票与衍生品,成为更主流的资产配置路径。黄金则转变为一种“非收益型资产”,在效率逻辑主导下逐渐被边缘化。

但边缘化,并不等于失效。相反,黄金开始扮演一种“制度预备资产”的角色,在经济系统面临极端不确定性时重新发挥功能。

三、黄金为何从未真正“退出舞台”?

当全球货币体系面对三类系统性风险时,黄金总是被迅速重新激活:

第一,地缘冲突周期。

俄乌战争、以哈冲突甚至2025年美军轰炸伊朗,均引发黄金短期飙升。这种现象说明在军事不确定性下,市场对“非主权型避险资产”的依赖显著增强。

第二,主权信用脆弱时刻。

当美债违约成为政策博弈的一部分,或财政赤字超预期扩张时,投资者开始寻找与美元体系解耦的资产,黄金即成为首选。

第三,制度竞争与货币多极化。

中俄等经济体持续增持黄金,试图降低对美元体系的依赖;金砖国家甚至讨论以黄金作为能源结算参考锚点,黄金已成为“去美元化”过程中最中性的储备构件。

黄金的价值并非在市场涨跌中被重估,而是在制度变动中被重新“唤醒”。

四、央行体系中的制度性保留机制

尽管黄金早已不在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内“流通操作”,但其储备地位却持续上升。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持有数千吨黄金作为官方储备;中国与俄罗斯等发展中大国在过去五年大幅增持黄金,以强化外储结构中的非美元资产权重。

更重要的是,国际清算银行(BIS)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仍将黄金列为一级(Tier 1)储备资产,与现金和国债等量齐观。这反映出黄金在国际制度结构中,依旧是“信用保险”的关键角色。

这一制度延续说明:黄金虽然退出货币政策前台,但在制度设计中始终被保留为应对系统性失衡的终极“资产保险机制”。

五、与数字货币及金融技术的制度张力

当前,央行数字货币(CBDC)、稳定币与加密资产正在重塑货币形态与支付逻辑。但它们大多建立在主权规则、算法信任或平台生态之上,缺乏黄金所具有的“跨主权信任中立性”。

稳定币试图在数字世界中重建黄金的锚定角色,但稳定币的信用背书取决于其资产结构、监管强度与发行主体,极易受到挤兑风险和法律界定不清的影响。

相对而言,黄金无需算法支撑,也无需信用担保,其制度信任源自长期跨代共识。这种“去信用化”的资产特性,正好补足数字金融在极端情境下的信任断层。

黄金与数字金融的关系,既是对抗也是互补。黄金未被技术吸收,却可能被“代币化黄金”“黄金支持稳定币”等结构重新赋能。

六、黄金的未来:作为全球“第二锚”的重塑路径

未来金融秩序面临三大演化趋势:

1. 美元流动性周期的不稳定,使全球急需更多元储备机制;

2. 数字支付网络难以在跨主权层面迅速统一,信任锚定需回归非主权资产;

3. 全球政治经济极化与财政约束失效,增加系统性尾部风险。

在这些趋势之下,黄金作为不具负债属性、跨主权、无需背书的制度性资产,将重新获得政策与市场的“锚定认同”。它可能不会再次成为全球货币的直接载体,却能成为一套新型多极金融架构中的“底层共识资产”。

这种角色的回归,不是功能上的替代,而是制度结构中的冗余保障与系统稳定器。

结语:黄金不是回归,而是始终在场

黄金的故事从未终结,只是从前台退居幕后。在技术热潮与货币实验不断演进的当下,黄金始终以“制度记忆”的形式,守护着金融体系的信任边界。

它不再是日常货币,却可能是系统边界的“最后仲裁者”;它不再参与利率博弈,却定义了资本恐慌时的唯一避险基准。

黄金,从来不是过去,而是金融文明深处的一段“永续代码”。

——原文首发于ChineseFin,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