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如海的时代,语言不再只是工具,它正在成为界定认知深度、交流效率,乃至全球资本秩序的一部分。而金融语言的中文表达,正处在被重塑的关键时期。
今天,6.18,ChineseFin.com 正式上线。
我们希望它不仅仅是一个金融资讯网站,而是一座用中文连接全球金融世界的桥梁,一个在“专业认知”与“中文表达”之间搭建信任的节点。
为什么是“ChineseFin”,而不是“中国金融”
“ChineseFin”不是“中国金融”(China Finance)的缩写,它的立足点是:
全球金融视野 + 中文表达能力 + 金融专业判断
我们报道的不仅是中国的政策与市场,更是全球金融脉动在中文世界的全息投射。
无论是美联储如何释放政策信号,还是沙特主权基金如何重构全球资产版图,又或者香港、上海、伦敦三地在人民币清算链条中的角色博弈,我们关注的,是资本如何流动、政策如何被定价、风险如何被管理——以及,这一切如何通过专业、准确、逻辑严密的中文,清晰地表达出来。
我们如何写作?
四大内容板块,四种世界坐标:
1. 美国市场:
追踪全球最具决定性的金融政策与资产动向,从FOMC到华尔街,从科技股到就业通胀。
2. 中国大陆:
记录中国金融改革进程中的每一次试探与突破——从央行数字货币到资本市场制度再造。
3. 全球动态:
不止中美之间,全球市场的“第三势力”日渐崛起,我们关注的是那些常被忽视却影响深远的金融事件。
4. 观点分享:
来自全球投资者、研究者、观察者的深度解读与交叉视角,构建多语境、多维度的金融认知空间。
我们相信什么?
我们相信:
中文可以成为全球金融对话的主角语言之一,前提是它必须足够专业、精准、克制;
专业是一种责任,不是把概念变得复杂,而是让复杂的世界被更好理解;
独立性胜于迎合,我们不站队市场的涨跌,只服务于“事实 +判断”这个永恒的写作准则;
长期主义是媒体与资本都该坚持的底色,尤其是在快节奏、算法优先的时代。
给谁而写?
我们写给:
用中文思考全球资本运作的人
在北京、上海、纽约、香港、伦敦等地穿梭的资产管理者、研究员、分析师
希望在快讯洪流中找到“节奏感”的媒体人与内容策展者
站在趋势交汇点、希望理解金融世界底层逻辑的观察者
我们希望成为什么?
我们不追求成为流量第一,而更愿意:
成为你每日必读的一条“中文金融纵深线索”。
当全球金融事件以闪电般速度发生,我们愿意多花30分钟,去打磨一篇专业、准确、可信任的中文解读。
感谢你打开 ChineseFin.com
从这里开始,
让中文成为你理解全球金融的第一语言。
——原文首发于ChineseFin,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