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强金融对消费领域支持,推动“结构性提振”

20

通讯员:李米|发自纽约曼哈顿

【中文金融网 2025年6月25日】6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财政部、证监会等六部委发布《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促进消费的指导意见》,提出通过设立5000亿元再贷款额度、鼓励银行优化消费信贷结构,以及推动消费主题ETF与REITs等方式,为养老、教育、餐饮等生活性服务消费“精准滴灌”。

这是中国近年来首次以“消费场景”为导向、以金融体系为支点,系统部署面向内需的新一轮支持政策。

“从补贴转向机制”,消费金融被赋予更高使命

不同于过往通过财政补贴、发放消费券刺激短期需求,此次政策更强调“机制性支持”与“结构性疏通”。文件指出,消费已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金融资源配置亟需与之匹配。

“金融系统要为消费服务,而不是简单为贷款而贷。”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在通稿中表示。

具体来看,5000亿元再贷款资金将主要用于支持银行体系向消费服务企业发放中长期贷款,同时鼓励各类金融机构设计契合不同人群与场景的消费信贷产品。

资本市场动员,ETF与REITs参与“新供给”

文件提出,支持消费类企业通过IPO、债券、REITs等工具进入资本市场融资通道,鼓励发行主题型ETF及场景型REITs产品,拓展金融工具对“新型消费资产”的支持广度。

“这可能是中国资本市场首次被系统性引导支持‘服务性消费’。”一位接近政策部门的分析人士指出,“意味着监管开始将消费视作可估值、可证券化、可交易的经济资产。”

银行“重塑零售端口”,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对银行体系而言,该政策将带来实质性变化。

长期以来,中国银行业零售端产品重房贷、轻服务,尤其在非传统消费场景中渗透率不足。此次指导意见要求银行开发面向教育、托育、康养等细分领域的“定制型”信贷产品,并加强与平台型消费科技企业协同。

兴业研究指出:“此次政策要求的不只是‘加量’,而是‘换结构’。”

政策逻辑:不是“放水”,是“引流”

在多位市场人士看来,此次政策并非“强刺激”,而是更接近一次“金融资源的再分配”。宏观政策意图是在不制造新增债务压力的前提下,引导银行、资本市场与地方政府共同支持内需修复。

“这是对消费驱动逻辑的一次金融配套设计。”中金公司策略报告写道,“更值得关注的是,这或成为未来政策的范式模板。”

结构转向的“起点”而非“终点”

尽管短期内尚难以衡量此次政策对消费总量的影响,但政策信号本身已足够清晰:中国经济的“增长杠杆”正在从产能、出口、地产,逐步切换至“服务型内需”。

这场切换的金融起点,或许正是这份六部委联发的《指导意见》。

——版权声明 :本文由 ChineseFin.com 首家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